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及云計算等技術在司法領域的廣泛應用,新時代下的法治建設中正在逐漸形成一種新的生態。在這種生態下,科技智慧賦能法治,化解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應對新挑戰,調整新出現的社會利益關系,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并利用新興科技成果,實現自身的發展,完善自身體系。這種新生態我們稱之為社會主義法治下的“法智”,“法智”科技智慧賦能法治,讓法律充滿智慧。
一、從法制到法治
從華夏大地上誕生第一個“國家”至今,中國經歷了從法制到法治的巨大變革。法制主要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總稱,封建時期的法律既包括以規范性文件形式出現的成文法,也包括經國家認可的不成文法,如習慣法和判例法等。制度指依法建立起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制度。近現代后,法制則演變成了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制度化、法律化,并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這種意義上的法制與民主政治聯系密切,即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證。相較于靜態意義上的法制,法治作為動態的社會范疇,是一種治國方略,是依法辦事的原則,將國家權力的行使和社會成員的活動納入完備的法律規則系統。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不斷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二、法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戰略任務,明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戰略安排和重點任務,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我們認為,“法智”科技智慧賦能法治,是新時代完善法治的重要途徑。
(一)科技為法治發展提供動能,“法智”新生態正在逐漸形成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科技的發展成為了新時代我國法治發展的“助推器”。我國的法治建設正在積極順應科技發展潮流,確立一系列創新性制度安排,努力創新法治運行方式,構建新的法治生態環境。即,國家運用科學技術驅動法治建設,讓法治建設充滿智慧;科技智慧賦能法治,解決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應對新挑戰,調整新出現的社會利益關系,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并利用新興科技成果,實現自身的發展,完善自身體系。這種新生態我們稱之為社會主義法治下的“法智”。構建好、運用好法智,可以使法治權威得到鞏固,法治運行效率得到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二)科技發展對法治建設提出新挑戰,運用“法智”全面應對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給原有法律規范帶來改變。刷臉進站、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新興技術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技術風險和權利保護的不確定性。比如,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助長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人工智能被惡意使用,制造虛假信息,破壞公共利益等等。正是為化解科技發展的潛在風險,讓科技更好的服務社會,我們在立法、執法和司法活動中要更為主動地運用“法智”引導技術應用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問題催生新的法治實踐,法治實踐在解決問題中獲得發展動能。在法治中國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全面運用“法智”促進法治建設,成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一個鮮明特征。
三、社會主義法治下“法智”的體現
(一)立法方面——法律制度與“法智”構建相輔相成
1. 完善立法為“法智”提供法源的依據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2018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立法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并發布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將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納入立法規劃,計劃在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修訂科學技術進步法、電信法等法律。結合當前已有的科學創新法規體系,我國對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態度已經從鼓勵發展轉變為發展與保護兼顧,正在向初步形成完備的科學技術法律規范體系方向大步邁進。完備的法律體系可以為調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領域的社會關系提供更加明確、充分的法律依據,促進上述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同時注重科技應用的安全性、管理的規范性,進而有利于促進“法智”環境的構建,更好的服務于新時代的法治建設。
2. “法智”生態構建對加速立法提出新要求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推進,訴訟中的大量證據以電子數據存證的形式呈現。然而,電子證據普遍具有易消亡、易篡改、技術依賴性強等特點,與傳統實物證據相比,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司法審查認定難度更大。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不可抵賴、去中心化等特性,與電子數據存證的需求天然契合。區塊鏈與電子數據存證的結合,可以降低電子數據存證成本,方便電子數據的證據認定,提高司法存證領域的訴訟效率。
為了滿足互聯網法院對于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數據存證的需求,2018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明確了區塊鏈可作為電子數據收集的技術方式。“……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
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信息互聯、信任互聯”。隨著更多的新技術應用于司法審判實踐,更多規范、指導相關技術使用的法律法規將被制定、發布,逐漸形成完備的互聯網相關技術法律規范體系,上述法律法規體系再使新技術的應用規范化、制度化。如此這般,形成良性循環,加速新時代的法治建設。
(二)執法方面——建設智慧政府,助力“法智”環境構建
隨著政府事務日益復雜,傳統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經難以應付新的形勢,為了同社會實際相適應,政府應加快、深入行政改革,建立“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指的是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強調作為平臺的政府架構,并以此為基礎實現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協同的公共價值塑造,實現政府管理與公共服務的精細化、智能化、社會化,實現政府和公民的雙向互動,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能政府有以下職能:
智能辦公,采用人工智能、知識管理、移動互聯網等手段,將傳統辦公自動化(OA)系統改造成為智能辦公系統。智能辦公系統功能多樣,包括對公務員的辦公行為的記憶功能、自動提醒功能、智能排序功能等;智能監管,智能化的監管系統可以實現對監管對象的自動感知、自動識別、自動跟蹤,對突發性事件進行自動報警、自動處置等;智能服務,能夠自動感知、預測民眾所需的服務,為民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政府網站為民眾提供場景式服務,引導民眾辦理有關事項;智能決策,采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知識庫系統等技術手段建立智能決策系統,根據領導需要自動生成統計報表;開發用于輔助政府領導干部決策的“儀表盤”系統,把經濟運行情況、社會管理情況等形象地呈現在政府領導干部面前。
智慧政府就是要實現上述職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社會化。通過法智,智慧政府在為廣大群眾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服務的同時,廣泛傾聽民意、采集信息,通過大數據處理,快速精準研判和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從而加快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加快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司法領域——賦能智慧化司法,全方位構建“法智”新生態
1. 智慧法院——以北京互聯網法院為例
智慧法院是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它以大數據為基礎、以智能平臺為依托,追求司法的公正性、高效性及便民性。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來,北京互聯網法院依托北京市三級法院統一的審判信息資源庫,著力打造“多功能、全流程、一體化”的電子訴訟平臺,為探索創新互聯網審判機制,保障網絡強國戰略實施,提供了司法智慧和北京經驗。北京互聯網法院電子訴訟平臺依托統一數據融合平臺,實現數據兼容、技術兼容,建立統一的互聯網技術行為規范和信息化建設規則。通過聯合多家互聯網技術公司,吸納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不斷拓寬技術與司法融合的可延展性。目前,北京互聯網法院電子訴訟平臺已深度運用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成熟技術,將多元調解、審判執行、電子證據存證和電子送達等多個平臺融于一體,實現了從起訴、調解、立案、送達,到庭審、判決、執行、上訴等全流程“上網”“在線”。
北京互聯網法院打通時空壁壘,實現全天候服務。與傳統法院只能在上班時間受理案件不同,北京互聯網法院立案隨時隨地可在網上申請,訴狀自動生成,證據直接在網上提交,調解直接在網上進行,庭審直接遠程視頻、足不出戶就完成開庭,文書直接電子送達,執行案件網上辦理,上訴案件卷宗直接網上移轉。北京互聯網法院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建共治共享。北京互聯網法院通過云計算平臺將多個數據中心納入統一管理,建立統一的虛擬數據中心和云資源池,提供統一的數據交換服務,真正實現跨地域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為構建網絡化、立體化、智能化的互聯網審判模式打下了堅實基礎。
通過以下典型技術,北京互聯網法院實現了工作的高效、智能:
(1)法律知識圖譜
法律知識圖譜技術主要應用于法官各類文書的自動生成以及當事人文書的自動生成。使用文書自動生成系統,法官可以從重復性事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研究上。同時,還盡可能地杜絕同案不同判現象,進一步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2)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的應用主要在如下兩方面。第一,天平鏈的基本應用模式是基于北京互聯網法院電子證據相關規則,面向各類互聯網應用提供電子數據存證服務。電子數據產生后,第一時間將其哈希值寫入天平鏈,用戶獲得該數據在天平鏈的存證編號。當該電子數據涉及北京互聯網法院管轄案件時,用戶可以提交該存證編號和原始電子數據,天平鏈后臺可自動驗證該電子數據的完整性和存證時間,從而大幅提升法官對于電子數據的采信效率。第二,北京互聯網法院通過規則前置、主動治理,提高上鏈數據可信度。天平鏈使得司法程序更高效,服務司法審判更專業,助力權利保護更便捷,推動了信任體系網絡化建設。
(3)云視頻技術
云視頻技術主要服務于在線庭審以及在線調解,支持 PC 端和手機端。當事人可通電腦端、移動微法院小程序、瀏覽器等多模式參與網上庭審及調解,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當事人隨時隨地參與庭審及調解,有效降低了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及金錢成本。從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經驗可以看出“法智”對于智慧司法的重要意義,法智助力智慧法院提高審判效率,提升司法服務;借助人工智能,實現公平正義;引入智能技術,提升審判質效;強化智能監督,預防司法腐敗。
2.智慧檢務
刑事檢察是檢察機關的傳統辦案領域,主要負責審查逮捕、公訴、刑事執行檢察等工作,承擔懲治犯罪的重要職責。“法智”在檢察工作中的體現在于智能化、科學化、人性化的專業工具在輔助檢察工作中的應用。
審查逮捕智能化具體包括研發犯罪嫌疑人社會危險性指數模型,實現審查批準逮捕工作的智能輔助辦案;升級完善銜接溝通平臺,積極推進偵查監督平臺建設等。大數據辦案系統在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環節設置智能關口,按照證據指引對案件進行智能審查,對缺少相關證據的案件進行自動攔截,對證據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案件,系統自動阻止該案進入下一個辦案環節,并提醒偵查人員被阻止的原因和缺項清單,待補齊缺項后,提交法制部門審核,通過后推送至檢察機關。
刑事公訴智能化具體包括審查起訴智能化、量刑建議智能化、出庭公訴智能化等。由計算機自動抽取電子卷宗,搜索歸類、甄別判斷案件程序、證據、事實等方面存在的疑點和重點問題,供公訴人逐一審查判斷,最終作出審查處理決定。
刑事執行檢察智能化具體包括建立數學分析和類案比對模型,加強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刑罰變更執行、社區矯正、財產刑執行等業務進行大數據智能分析和評估,非正常接觸預警和日常行為智能監測等。有效運用“法智”進行刑事檢察工作能最大效率的提高刑事辦案效率,集中力量懲治犯罪,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四、律師實務中運用“法智”,為客戶提供新型法律服務
推進法治社會發展,離不開廣大法律工作者——律師的努力。數字經濟下的糾紛,呈現出碎片化、低值、易滅失、傳播快等特征,這就要求律師能夠快速適應新經濟環境下的糾紛特征,面向廣大客戶提供創新型律師服務。
(一)區塊鏈電子律師函
北京市沐潼律師事務所于2018年12月成立了區塊鏈法律研究中心,2019年7月10日成功發出了首份區塊鏈電子律師函,為客戶進行欠款的催收。北京市沐潼律師事務所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區塊鏈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并在區塊鏈賦能律師業務的具體應用取得了一定成果。
區塊鏈電子律師函是指通過區塊鏈的技術,將原來傳統紙質律師函電子化,并上傳至互聯網法院司法存證平臺,實現對相對人的有效實時送達,并具有不可篡改,上傳時間可追溯等特性。同時,若糾紛發生,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直接從存證平臺調取電子律師函作為電子證據。因此,區塊鏈電子律師函不僅公信力高,也大大提升了司法效率,節約司法成本。
區塊鏈電子律師函不僅僅是實現了律師函的電子化,更是對傳統律師函業務的重大創新,相比起紙質的律師函,電子律師函具有以下優勢:首先,區塊鏈電子律師函通過短信等方式直接送達至當事人電子通信賬戶,當區塊鏈電子律師函進入對方電子賬戶即視為送達,當事人點擊閱讀區塊鏈電子律師函即表示簽收成功;第二,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性,能有效保障電子律師函內容的真實性;第三,采用區塊鏈存證在前期固定證據,可大幅減少律師的證據搜集工作,保證證據的真實性,降低因證據不合規而帶來的權益損失和訴訟風險;第四,區塊鏈電子律師函存證于互聯網法院電子證據平臺,司法背書更具權威性;最后,區塊鏈電子律師函的批量生成技術可節約成本,批量簽發更便捷、高效。
目前,北京市沐潼律師事務所就區塊鏈電子律師函在銀行信用卡催收、房地產公司的購房尾款催收、物業公司的物業費、水電費等催收、金融服務機構催收以及知識產權等業務領域正在進行開展和落地使用。沐潼會始終走在法律服務領域的前端,繼續深耕區塊鏈,將科技與法律服務完美結合,為客戶提供智能化、多樣性的法律服務。
(二)大數據法律檢索
大數據+法律檢索幾年前就已經興起,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大數據與法律結合不斷深入,各類相關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前所未見。最新的法律檢索系統致力于全方位解讀法律大數據,支持時間線導出,智能生成案件大事記,還能根據檢索結果在線生成檢索報告,將律師從復雜案件的案情梳理、案件檢索等大量基礎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律師可以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案件焦點的研究、分析工作中,從而在為客戶提供更優質解決方案的同時,也為法官判案提供參考依據。
運用好科技,律師可以從很多基礎性的法律工作中解脫,法律服務的效率會大幅提高,這也意味著,未來法律行業的門檻也將進一步提高。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應努力打造科技+法律服務新模式,將視野與格局放在歷史風口帶來的未來紅利上,將“法智”賦能戰略覆蓋整個服務體系。
五、 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下,數字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廣度,深刻而全面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式、國家治理機制、法律規制方式?;ヂ摼W、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為法治政府建設賦能,極大優化司法業務和流程,為新時代法治建設創造新工具、注入新動能,從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各方革面潛移默化的優化我國法治治理能力,逐漸形成社會主義法治下的“法智”新生態。“法智”是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完善法治的重要途徑。“法智”科技智慧賦能法治,讓法律充滿智慧!